當前位置:企業資訊
船業自古發達,源自吸納了全國各地造船技藝的精華。而今,鋼質船已取代了絕大部分傳統木帆船,整個木船產業正在消亡的邊緣,但有一家岑氏木船作坊卻十分另類,四代人的傳承,仍堅持手工打造木帆船。
從名字來看就與“船”有天然的聯系?!恫龂輬D志》里有“舟山,在州之南。有山翼如,枕海之湄,以舟聚之,故名舟山”的說法——舟山原指城南的一座小山,因其擁有獨特的地理位置而作為舟船停泊之山。也有人說,地圖上的舟山像一葉海中之舟,又在形象上賦予了它與“船”的聯系。
“船”是舟山的一大特色,船文化是舟山海洋文化中非常重要的部分。上千年來,舟山人以海為生,謀取“漁鹽”之利,因而舟山船話應從漁船說起。舟山漁民把漁船也叫作“木龍”,作為海洋漁文化其中的一種載體——漁船,是人們從事更大海域范圍里捕撈魚類的主要工具。
從“黃帝共鼓化狐刳木為舟,以剡木為楫,以濟不通”(《通鑒前編外傳》)到周代的東海“多漁鹽之利”(《史記》)來推斷,周代就已經有海上捕魚和運鹽的船只了。從那時起,人們通過不斷的實踐,造船工藝得到很大提升。周代人們已經熟悉了海水的浮力作用,東漢已經有了帆、櫓和舵。
說起來,櫓和舵都是中國人最早發明的。櫓裝在船兩頭或者船側,支點放在船舷上,櫓左右擺動,船就前進,像魚在水中擺尾前行。
唐宋時期的漁船大多體形很小,只可供兩三人上船作業。到了明代,人們開始著意提升船的穩定性和耐浪性,才有了海洋木帆船。它靠風帆行船,速度比搖櫓快了許多,甚至一度作為水兵哨船。
船業自古發達,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它吸納了全國各地造船技藝的精華。舟山的漁場是享譽世界的大漁場,沈家門漁港面臨東海,每年漁汛季節,來自全國各地的漁船云集,當地造船手藝人見識廣,吸納百家造船技藝,這就給當地造船業帶來了巨大的發展機遇。從某個角度來說,舟山是我國造船、修船的聚集地,也是舟船文化的中心之一。
本頁鏈接:http://www.jsjxfmc.com/news/news1/225.html